目录简介 | 前言 1 总则 1.1 范围 1.2 目的 1.3 注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系统考虑 3.1 术语和定义 3.2 系统报文传输 3.3 功能层 4 设备符合性准则 4.1 GB/T15946的要求 4.2 报文交换要求 4.3 语法要求 4.4 状态报告要求 4.5 公共命令 4.6 同步要求 4.7 系统组态能力 4.8 控制器能力 4.9 设备文件化要求 5 设备接口功能要求 5.1 握手要求 5.2 地址要求 5.3 讲者要求 5.4 听者要求 5.5 服务请求要求 5.6 远地/本地要求 5.7 并行轮询要求 5.8 设备清除要求 5.9 设备触发要求 5.10 控制器功能要求 5.11 电气要求 5.12 上电要求 6 报文交换控制协议 6.1 功能元素 6.2 协议概述 6.3 信息交换控制操作 6.4 协议规则 6.5 协议例外 7 设备听格式 7.1 概述 7.2 注释 7.3 程序结束信息---功能语法 7.4 分隔符功能单元 7.5 <程序报文结束符> 7.6 <程序头>功能元素 7.7 <程序数据>功能元素 8 设备讲格式 8.1 概述 8.2 注释 8.3 结束的响应报文---功能语法 8.4 分隔符功能元素 8.5 <响应报文结束符> 8.6 <响应头> 8.7 <响应数据>功能元素 9 报文数据编码 9.1 ISO7bit码 9.2 二进制8bit整数码 9.3 二进制浮点编码 10 公共命令和查询 10.1 ADD,接受地址命令 10.2 CAL?,校准查询 10.3 CLS,清除状态命令 10.4 DDT,定义设备器触发命令 10.5 DDT?,定义设备触发查询 10.6 DLF,禁止听着功能命令 10.7 DMC,定义宏命令 10.8 EMC,使能宏命令 10.9 EMC?,使能宏查询 10.10 ESE,标准事件状态使能命令 10.11 ESE?,标准事件状态使能查询 10.12 ESR?,标准事件状态寄存器查询 10.13 GMC?,取宏命令内容查询 10.14 IDN?,识别查询 10.15 IST?,个别状态查询 10.16 LMC?,学习宏命令查询 10.17 LRN?,学习设备设置查询 10.18 OPC,操作完成命令 10.19 OPC?,操作完成查询 10.20 OPT?,选项识别查询 10.21 PCB,传送控制返回 10.22 PMC,清除宏命令 10.23 PRE,并行轮询使能寄存器使能命令 10.24 PRE?,并行轮询使能寄存器使能查询 10.25 PSC,上电状态清除命令 10.26 PSC?,上电状态清除查询 10.27 PUD,保护用户数据命令 10.28 PUD?,保护用户数据查询 10.29 RCL,恢复命令 10.30 RDT,源描述传送命令 10.31 RDT?,源描述传送查询 10.32 RST,复位命令 10.33 SAV,存储命令 10.34 SRE,服务请求使能命令 10.35 SRE?,服务请求使能查询 10.36 STB?,读状态字节查询 10.37 TRG,触发器命令 10.38 TST?,自测试查询 10.39 WAI,等待---继续命令 11 设备状态报告 11.1 概述 11.2 状态字节寄存器 11.3 服务请求使能 11.4 状态数据结构 11.5 标准状态数据结构 11.6 并行轮询响应处理 12 设备/控制器同步技术 12.1 概述 12.2 顺序命令和重叠命令 12.3 正在运行操作标志 12.4 没有操作正在运行的标志 12.5 控制器/设备同步命令 12.6 采用外部控制信号同步 12.7 *OPC和*OPC?的不恰当用法 12.8 设计考虑 13 系统自动组态 13.1 引言 13.2 概述 13.3 系统自动组态的一般方法 13.4 自动组态命令的详细说明 13.5 补充自动组态技术 13.6 示例 14 控制器兼容的判据 14.1 GB/T15946的要求 14.2 报文交换要求 14.3 协议 14.4 功能单元处理 14.5 控制器规范要求 15 本标准的控制器要求 15.1 控制器的接口功能要求 15.2 本标准控制器的附加要求 15.3 本标准控制器推荐 16 控制器信息交换协议 16.1 定义 16.2 控制序列 17 公共控制器协议 17.1 复位协议 17.2 发现设备请求服务协议 17.3 串行轮询全部设备协议 17.4 传递控制协议 17.5 请求控制 17.6 发现听者协议 17.7 设置地址协议 17.8 测试系统协议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复合头的用途和示例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设备/控制器同步技术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系统自动组态示例 |